保险经纪如何参与大型工程的风险管理
2008-12-26作者:刘居一 魏华 杨勇阅读:
国家第一批保险经纪师、我公司副总裁刘居一等在《中国保险报》2008年12月26日发表“保险经纪如何参与大型工程的风险管理”
保险经纪如何参与大型工程的风险管理
刘居一 魏华 杨勇
保险经纪如何参与大型工程的风险管理
刘居一 魏华 杨勇
2008年11月15日,杭州地铁事故骤然而降,事故现场一片狼藉,鲜活的生命瞬间灭失,场面惨不忍睹,堪称我国地铁建设史上最大的安全事故。血淋林的事实再次驱使我们深思大型工程项目如何建立一个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这是摆在业主、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政府有关监管部门、保险公司、以及保险经纪公司等各参与主体面前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众所周知,未来几年我国政府基础实施的投入力度加大,大型工程项目纷纷上马,高资质的施工建设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将逐步显现。由于施工经验不足引诱的安全隐患陡增,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类似杭州地铁事故还将继续发生,悲剧还会重演。
一、 大型工程项目面临的风险异常复杂
大型工程项目的特点是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参与建设的主体多、从事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面临的风险非常复杂。这些工程包括地铁、桥梁、隧道、高速公路、铁路、港口、航道、机场、矿山、石化、电力、船舶、冶金等。大型工程项目在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建安施工、设备材料采购、安装调试等所有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风险来源多且不易掌握,风险曝露广而难以隐蔽,风险概率高而疏于防范。
对大型工程项目而言,风险来源非常复杂,既有政策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技术分析、设计风险、法律风险、社会风险等,又有灾害风险、事故风险、环境风险、责任风险、工期延误等风险。对每个类别的风险源还需要进一步细分,确保能通盘识别可能发生的静态和动态性风险。每一个子风险源发生的概率可能服从不同的分布,有的更像均匀分布或三角分布,也可能服从正态分布、二项式分布或泊松分布,分布的类型既要具体分析,又要从经验中总结。对每个子风险源发生概率的分析将有助于评估风险损失及合理地选择风险管理策略。对每个子风险源可能造成的损失,既要看施工过程不同阶段的风险曝露程度,又要看目标物的易损性。一般来说,越到后期风险的曝露程度越大,风险发生的概率越低,但对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曝露程度曲线及概率曲线是明显有差别的。
对风险的清醒认识和评估,不仅仅是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的责任。很多类别的风险是保险公司无法承保的,这些风险只能通过预测、识别、评估并通过自身的管理予以控制,因此,业主需要对风险有更全面的认知。在全面认知的基础上,如果业主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全程的动态的实时的风险管理,完全可以将风险扼杀在萌发状态,使风险可能引致的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
然而,工程业主很难既是工程项目专家,又是风险管理专家。作为风险管理专家和顾问,保险经纪人,凭借其专业知识,丰富的从业经验,完全有能力协助业主为整个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风险分析,为整个工程项目量身订做一套低成本高效益的风险管理机制。可以预见,在国内大型工程项目建设中,保险经纪人一定大有用武之地。
二、 杭州地铁的渊源
2006年12月,作为一家年轻的保险经纪公司,我司也应邀参加了杭州地铁一期工程的保险经纪人招投标工作。在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因素,细致评估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并充分分析和总结国内外若干重大地铁事故后,针对国内保险公司的服务特征,我们郑重提出了,这样的大型工程项目需要建立一个以保险经纪人为主导,各方参与的高效率风险管理机制,这一机制的特征我们概括为“点对点、线对线、面对面”全程全面实时的风险管理。
所谓“点对点”就是每一开工点都将有我司人员进行全程现场的风险管理,实时关注每一点的潜在风险,努力把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为此要做到每天观测、每周汇总、每月总结、及时汇报、每季再组织专家进行实地查勘,召开现场会议,努力做到不留一个风险隐患存在,发现一处,根治一处。
所谓“线对线”就是在每一开工线路上都将设有专员实时观测风险的变化。它是在“点对点”的基础上延伸到线的层面上进行线路上动态的风险分析、评估和预测,弥补“点对点”的不足。
所谓“面对面”就是建立领导小组对整项工程从全局角度对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的估量,既包括“点、线”上的风险,又考虑静态和动态的风险,而且涵盖工程所有的参与主体,甚至包括与工程及各主体有各种间接关联的相关风险。
如果采用“点到点、线到线、面到面”的风险管理方案,三层管理机制由“点”到“线”再到“面”共同发挥作用,整个工程面临的风险完全在控制之中。通过每日、每周、每月、每季不间隙的观测,及时的监控和快速反应,定期的专家查勘和现场会议,既总结过去的经验和过失,又及时预测和把握未来风险的变化,并提前做好风险防控,把防控措施切实落实到“点、线、面”上,使所有可能的风险完全处在一种可控状态。
然而遗憾的是,我司这套创新性的风险管理方案未能得到评标小组和业主的认可与采纳,项目经验与顾问费高低或许是业主当时比较关注的重点。实际上,对风险如此复杂的杭州地铁工程,由保险经纪公司协助建立好一套风险管理机制,并提供全程全面的风险管理服务才是最为重要的。而建立一套好的机制,特别是我们设计的“点、线、面”方案是一定需要成本的。
三、 保险经纪公司需要主导大型项目风险管理
大型工程项目的高风险注定了其事故损失可能是巨额。以本次杭州地铁事故为例,其直接损失或高达上亿元。由于此次事故牵涉面较广,负面影响较大,事故已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高度关切;同时对杭州市政府及施工单位的形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果;尤为严重的是数十条鲜活的生命瞬间灭失,这些间接损失是无法衡量的。
杭州地铁事故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从中吸取血淋淋的教训,建立有效的大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机制已迫在眉睫。保险经纪公司作为专业的风险管理顾问,既能够设计保险计划,安排保险和再保险,并提供后期的索赔理赔服务,又可以根据项目的风险状况和风险特征,设计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案,协助业主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全程全面地主导风险管理。但是,高价值创新的风险管理方案和全程全面的风险管理现场服务需要相对较高的费用支出。我们要说明的是,这些费用支出与潜在的巨额损失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很多业主比较注重眼前利益,把节省费用放在第一位,优先选择费用低廉的风险管理方案,存在着严重的侥幸心理。在低额服务费用的前提下,保险经纪人无力也无心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与评估,也提不出一个科学、合理、高效的风险管理方案,导致风险完全处在一种失察、失控状态。
在此,我们强烈呼吁各保险经纪公司在大型工程项目管理中必须实施并主导全程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全面实施“点到点、线到线、面到面”的风险管理方案,才能最终确保业主、施工单位、保险公司、及与工程有关联的所有参与和相关方的共赢。
诚如温总理所言,“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保险经纪公司如能在风险管理中起主导作用,就可以起到亡羊补牢之功效,这是杭州地铁事故给我们的启示。
四、 在全程风险管理过程中保险经纪人需要创新
纵观国外保险发达的国家,在大型工程项目的风险管控方面,保险经纪人更多地偏重可保风险的分析和评估、保险方案的设计,及保险和再保的安排,对后期的风险管理、索赔理赔等投入并不是很高。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国外工程业主与施工方对风险的全程实时管理比较重视也比较有经验,另一方面承保的保险公司和再保公司非常关注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潜在风险,而且保险公司的理赔效率很高,这使得国外保险经纪人在大型工程项目的全程风险管理中难以起主导作用。
与国外情况相异,国内的大型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将工程层层转包,完全漠视风险的存在,而业主对全程风险管理重视不足,存在着严重的侥幸心理。作为自负盈亏的保险公司,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追求保费规模最大化为目标,于是乎保险期间的全程风险管理便会流于形式,只有在发生保险事故后,才会在事故现场出现。保险经纪人,基本效仿其国外同行,比较偏重于保险方案设计和保险安排,而对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关注甚少,投入很少的时间与精力于建设期的现场风险管理,更多的只限于工程出险后的索赔理赔工作。在这样的现状下,类似杭州地铁事故的发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工程施工方对风险的漠视,业主对风险管理重视不足,保险公司对保费规模的追求,为保险经纪人发挥、创新、和主导全程风险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保险经纪人可以大有作为。
未来数年内,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大型工程项目遍地开花,高素质建设管理和施工人员供给严重不足,业主对风险管理尚处于陌生状态,各种新增风险可能随时出现,保险公司也难以在短期内做出重大调整,本着对人民、对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保险经纪公司必须也能够协助业主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并整合各方面的专业资源,全程主导风险管理,为国家建设保驾护航。
杭州地铁事故发生一个月后,我们再次提出“点对点、线对线、面对面”的风险管理方案,希望能够得到保险界同仁和工程业主的认可,同时希望我们的方案能为工程相关各方创造一个共赢的局面,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作者来源于金诚国际保险经纪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