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何时有保险中介的声音
2009-03-18作者:王进阅读:
“两会”何时有保险中介的声音
王进 中国保险报 2009-03-18
“两会”已经结束。
“两会”讨论的都是国家大事和热点问题,如国家投资、经济刺激政策、产业转型、金融政策、卫生医疗、两岸关系、环境改善、食品安全、教育就业、土地住房、灾难复兴、事故矿难、国防外交等等,与保险相关的问题和提案似乎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两会”中保险界的孤独
出席“两会”的保险界人士大都是保险监管领导和保险业巨头,如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再保、中保集团、平安集团等大型保险企业领导,他们提出的问题集中于关系国家全局性的保险议题,如巨灾保险体系、农业保险立法、养老保障体系、强制医疗责任保险、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保险等。这些议题非常重要。
出席“两会”的其他与会者提交的保险相关议案很少,他们几乎没有提交保险相关议题,也没有对保险界提交的议题展开讨论,这说明与会者对我们保险行业或者不了解、或者不够关心。
保险业对社会安全、稳定和和谐的至关重要作用与保险业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严重不对称。保险业孤掌难鸣,保险业还很脆弱,保险业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关注、呵护和重视。“两会”中保险业的孤独,说明整个保险业还任重道远,保险业需要担负起对全社会进行保险的宣传和教育,保险业保障和谐社会的功能远没有发挥出来。
中小险企声音微弱
出席“两会”的合众人寿的董事长戴皓的提案是进一步放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这一提案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为保险业,特别是中小险企,争取投资权益。
保险监管和大型险企的领导考虑更多的是国家层面和宏观层面的问题,中小险企考虑更多的是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中小险企面临生存发展的问题和压力一定比大型险企更多更大,他们一定有更多的政策诉求,但他们的代表太少,声音自然微弱,微弱到几乎没有人感觉得到。
国内市场保险公司主体有100多家,其中90%以上是中小型企业,他们更需要关注、呵护和重视,更需要相关政策的倾斜和扶持,但他们中只有1名代表在为他们的权益诉求,这远远不够。
中介完全被遗忘
“两会”中没有任何保险中介的代表,没有代表提及到“保险中介”这四个字,甚至没有任何议案碰巧写到“保险中介”四个字,保险中介似乎完全被忽略。
根据中国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08年保险中介贡献了全年保费的80%以上,保险中介的贡献不可说不大也;保险中介人数众多,仅保险营销员队伍就达到250万人之众,但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的收入和薪酬非常之低,生存和工作压力非常之高,都是有目共睹的;保险中介机构数量很多,仅专业中介机构就达2000多家,兼业代理机构达数十万家,为全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保险中介机构生存和发展堪忧,每年倒闭的专业中介机构达数百家,每年脱落或流失的保险营销员数十万人,他们一定有很多想法和建议,可是他们没有代表参与“两会”。
保险业的发展离不开保险中介,保险业的健康成长需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险中介。更进一步讲,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保险中介勤勤恳恳的耕耘,可是保险中介的艰难、诉求、希望却没有一点点声音。
“两会”给全社会和全国人民极大的信心和暖心,作为保险中介的一员,虽然在“两会”上没有任何声音,也希望找到我们的信心和暖心。
中央政府的拯救政策之一是刺激内需。内需不仅仅是实物需求,包括服务业需求;保险需求更是内需的一部分,而且保险需求的增长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建议中央政府鼓励保险需求,刺激保险需求,其措施包括支持保险下乡(类似家电下乡)、税收补贴、政策支持相关保险险种等。
中央政府另一政策是加大国内投资力度。保险业可为国内投资注入大量资金,所以扩大保险资金投资管道,减免投资收益税收,甚至财政补贴以引导保险资金投入到关系重大民生、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领域,保险业必将为经济的全面复苏做出重要贡献。
保险中介生存和发展尽管困难,但他们是保险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力量,又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中央政府支持保险中介的发展,就是支持和照顾保险界的弱势群体。给予保险中介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降低他们的营运成本,保险中介必将很快进入良性发展,必将保证保险业的可持续成长,也将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希望以后的“两会”有更多的保险界声音,有中小险企的声音,也有保险中介的声音。希望保险界在“两会”上不再孤独,保险中介也能现身“两会”,有更多的中央领导和“两会”代表关心关注保险话题和保险中介的发展。
(作者为金诚国际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