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中介欲国内上市 路漫漫非坦途
2008-04-11作者:王慧阅读:
近日发布的《2008年保险中介监管工作要点》中,保监会表示:“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上市融资,鼓励风险投资在内的各类资本投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
目前积极筹备上市的保险中介企业已经多达几十家之多,其中包括经纪、代理和公估公司。然而也有专家指出,由于保险中介行业目前还存在各种问题,保险中介上市前景绝非坦途一片。
蠢蠢欲动保险中介上市潮,或许将在2008年开闸泻洪。日前,中国保监会出台《2008年保险中介监管工作要点》,其中就着重提到将支持符合条件保险中介上市融资。据悉,随着创业板征求意见稿的公布,不少保险中介企业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记者从深交所获悉,目前确实有保险中介企业列入创业板前200名候选名单之中。也就是说随着创业版的推出,保险中介有望实现国内上市的目标。
在近日发布的《2008年保险中介监管工作要点》中,保监会表示:“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上市融资,鼓励风险投资在内的各类资本投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监会中介部主任王建在接受记者采访说:“这其实是保监会的一贯态度,从一开始我们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但能否上市,我们保监部门说了不算,这要由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批,但我们希望中介企业能通过上市融资带来优良资本,促进中介行业的大发展。”
据悉,目前积极筹备上市的保险中介企业已经多达几十家之多,其中包括经纪、代理和公估公司。然而也有专家指出,由于保险中介行业目前还存在各种问题,保险中介上市前景绝非坦途一片。
行业整体发展不稳定
我国目前的保险中介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公估业相对保险代理业和保险经纪业更欠成熟。据保监会发布的《2007年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全国保险代理公司全年亏损4830.08万元,而全国保险经纪机构全年盈利22053.07万元,全国保险公估机构全年盈利2273.21万元。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保险中介行业,我们的行业整体发展还不稳定,据保监会统计,今年1-2月,全国共有27家专业中介机构退出市场。虽然相对于去年整个中介行业的大举进退的状况有了好转,但据各地保监局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的保险中介机构发展极不平衡,大中城市相对发展较快,机构设置较多,但在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保险中介的覆盖面有限。但也有专家表示保险中介行业目前需要有全面爆发式的发展,中介企业上市融资的示范效应或许对行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行业信誉有待提高
目前保险中介的行业信誉是不容回避的问题。《2008年保险中介监管工作要点》中也明确提出:“建立独立第三方的保险中介机构评价体系对增强市场透明度,促进消费者与保险中介以及保险公司与中介机构的合作。2008年在推动保险中介社会评价体系建设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通过沟通协调保监会机关有关部门、各保监局、各保险机构、承办方等相关单位,积极稳妥搞好系统测试、数据采集、报告撰写、信息披露、监管利用等各项工作,力争年内建成独立第三方中介机构评价体系。”
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已经有了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信用评级。深圳民太安公估是连续10年业务全国第一的公估公司。该公司董事长杨文明对于目前整个行业的信誉问题深有感触,他表示保险公估在内的中介公司,其实是靠信誉“吃饭”。如果因贪图眼前利益而向委托人倾斜,弄虚作假,是无法长远发展。“以前也有公估公司作假,后被委托的保险公司全面封杀了。”他同时强调现在整个市场的观念需要更快转变,才能使中介的服务从量和质上都得到提高。“一方面是市场本身问题,中介良莠不齐。另一方面是保险公司的问题,有的公司为省下公估费,就自己算,这不利于保险中介机构的业务拓展。其实对委托人来说,独立的第三方评估应更具公正性。”
此外,在承接业务方面,中介公司往往依赖于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处于强势地位,保险中介往往不得不以低于合理价格的条件承接业务,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我们最后达成的价格偏低,留住人才也成了问题,对整个行业发展很不利的。”监管层当然不会无视这种现象,“探索建立保险公估行业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探索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已被写入《2008年保险中介监管工作要点》。
保险经代市场也有自己的问题。金诚国际董事长王进认为:“在保险市场里,保险公司还是强者,很多保险公司并不十分愿意与中介公司合作,认为中介会增加自己的成本,观念上的差异往往会限制经代公司的发展。中介跟保险公司的合作往往是不公平的,出了问题中介总是首当其冲,其实很多问题的解决要靠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共同解决,也就是说保险中介的行业信誉有赖于整个保险行业的信誉的提升。”
正如许多学者担忧的那样,保险中介上市并非坦途。且不说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条条框框的要求,国内又有多少保险中介企业有了实在的盈利模式和持续的赢利能力呢?经受更严格监管、转变经营理念、在波动的市场中确保盈利,是我国保险中介机构上市途中须面对的考验。
目前积极筹备上市的保险中介企业已经多达几十家之多,其中包括经纪、代理和公估公司。然而也有专家指出,由于保险中介行业目前还存在各种问题,保险中介上市前景绝非坦途一片。
蠢蠢欲动保险中介上市潮,或许将在2008年开闸泻洪。日前,中国保监会出台《2008年保险中介监管工作要点》,其中就着重提到将支持符合条件保险中介上市融资。据悉,随着创业板征求意见稿的公布,不少保险中介企业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记者从深交所获悉,目前确实有保险中介企业列入创业板前200名候选名单之中。也就是说随着创业版的推出,保险中介有望实现国内上市的目标。
在近日发布的《2008年保险中介监管工作要点》中,保监会表示:“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上市融资,鼓励风险投资在内的各类资本投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监会中介部主任王建在接受记者采访说:“这其实是保监会的一贯态度,从一开始我们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但能否上市,我们保监部门说了不算,这要由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批,但我们希望中介企业能通过上市融资带来优良资本,促进中介行业的大发展。”
据悉,目前积极筹备上市的保险中介企业已经多达几十家之多,其中包括经纪、代理和公估公司。然而也有专家指出,由于保险中介行业目前还存在各种问题,保险中介上市前景绝非坦途一片。
行业整体发展不稳定
我国目前的保险中介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公估业相对保险代理业和保险经纪业更欠成熟。据保监会发布的《2007年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全国保险代理公司全年亏损4830.08万元,而全国保险经纪机构全年盈利22053.07万元,全国保险公估机构全年盈利2273.21万元。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保险中介行业,我们的行业整体发展还不稳定,据保监会统计,今年1-2月,全国共有27家专业中介机构退出市场。虽然相对于去年整个中介行业的大举进退的状况有了好转,但据各地保监局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的保险中介机构发展极不平衡,大中城市相对发展较快,机构设置较多,但在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保险中介的覆盖面有限。但也有专家表示保险中介行业目前需要有全面爆发式的发展,中介企业上市融资的示范效应或许对行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行业信誉有待提高
目前保险中介的行业信誉是不容回避的问题。《2008年保险中介监管工作要点》中也明确提出:“建立独立第三方的保险中介机构评价体系对增强市场透明度,促进消费者与保险中介以及保险公司与中介机构的合作。2008年在推动保险中介社会评价体系建设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通过沟通协调保监会机关有关部门、各保监局、各保险机构、承办方等相关单位,积极稳妥搞好系统测试、数据采集、报告撰写、信息披露、监管利用等各项工作,力争年内建成独立第三方中介机构评价体系。”
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已经有了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信用评级。深圳民太安公估是连续10年业务全国第一的公估公司。该公司董事长杨文明对于目前整个行业的信誉问题深有感触,他表示保险公估在内的中介公司,其实是靠信誉“吃饭”。如果因贪图眼前利益而向委托人倾斜,弄虚作假,是无法长远发展。“以前也有公估公司作假,后被委托的保险公司全面封杀了。”他同时强调现在整个市场的观念需要更快转变,才能使中介的服务从量和质上都得到提高。“一方面是市场本身问题,中介良莠不齐。另一方面是保险公司的问题,有的公司为省下公估费,就自己算,这不利于保险中介机构的业务拓展。其实对委托人来说,独立的第三方评估应更具公正性。”
此外,在承接业务方面,中介公司往往依赖于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处于强势地位,保险中介往往不得不以低于合理价格的条件承接业务,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我们最后达成的价格偏低,留住人才也成了问题,对整个行业发展很不利的。”监管层当然不会无视这种现象,“探索建立保险公估行业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探索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已被写入《2008年保险中介监管工作要点》。
保险经代市场也有自己的问题。金诚国际董事长王进认为:“在保险市场里,保险公司还是强者,很多保险公司并不十分愿意与中介公司合作,认为中介会增加自己的成本,观念上的差异往往会限制经代公司的发展。中介跟保险公司的合作往往是不公平的,出了问题中介总是首当其冲,其实很多问题的解决要靠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共同解决,也就是说保险中介的行业信誉有赖于整个保险行业的信誉的提升。”
正如许多学者担忧的那样,保险中介上市并非坦途。且不说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条条框框的要求,国内又有多少保险中介企业有了实在的盈利模式和持续的赢利能力呢?经受更严格监管、转变经营理念、在波动的市场中确保盈利,是我国保险中介机构上市途中须面对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