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经纪行业高速增长竞争加剧
2008-02-25作者:李雪艳阅读:
2007年对保险经纪公司来说又是一个丰收年。保监会日前发布的《2007年保险中介市场报告》显示,2007年保险经纪公司营业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比2006年增长41.4%,比2005年增长近一倍。保险经纪行业已实现连续3年快速增长。
整体实力增强 排名有升有降
3年来,市场排名前十位的经纪公司份额总和始终保持在稍高于50%的水平,但总营业收入则大幅增长,已从2005年的5.65亿元增至2007年的10.33亿元,表明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保险经纪公司的整体实力均有所增强。
对比3年来排名市场前十位的公司,不难发现,外资保险经纪排名稳中有升。其中达信2005年仅排第十位,2006年已上升至第五位,2007年一跃成为外资保险经纪的领头羊。
而韦莱已从2005年的第三名降到2007年的第五名,但其年度营业收入和市场份额却一直在持续增长。另一家外资保险经纪公司中怡的排名相对稳定,连续两年排在第六。和韦莱一样,中怡的年度营业收入和市场份额也在稳步提升。
和外资经纪公司相比,中资保险经纪的市场排名变化比较大:有的比较稳定,有的则大起大落。3年来,长安和江泰始终稳居市场前两位,不同的是,长安的市场份额相对稳定,也是惟一一家市场份额超过10%的经纪公司;而江泰的市场份额则连续下降,已从2005年的9.55%降至2007年的6.97%,与长安的差距正在拉大。
北京联合这家2005年还在十名之外的经纪公司,自2006年起连续两年占据市场老三。据业内人士介绍,北京联合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主要是凭借股东方的优势,在教育行业大展拳脚,从而取得了稳定的客户资源,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而长城保险经纪公司,从2005年的第四位逐步下降到2007年的第九位。该公司3年来年度营业收入一直都在增加,只是增速落后于人,市场份额也在不断下滑。
外资胜在品牌 中资占据人和
外资保险经纪的市场排名之所以能够快速提升,金诚国际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进认为,其原因在于国际品牌和政策优惠。
王进解释说,作为国际知名的老牌经纪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或合资公司,达信、韦莱和中怡均拥有一批跨国公司客户,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企业的保险安排通常也是选择外资保险经纪。其次,外资保险经纪在政策上也享有一些优惠。
与此对应的是,中资保险经纪公司要么依靠股东支持,要么胜在良好的客户关系,从而占据着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其中长安的业绩最为突出。2007年,该公司利用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的股东优势,几乎包揽了国家电网领域的所有保险业务。
这位高管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中资公司在技术上和人才上已经具备与外资公司竞争的实力。
他认为,一些大型工程客户在寻求保险安排时往往把中资保险经纪排除在外,只选外资保险经纪参加投标,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资公司的发展。更进一步说,这样的局面也不利于保险业发展,因为外资保险经纪公司通常会将大型工程的保险分保至国外。如秦山核电项目,由国内保险公司承保的份额很小,绝大部分被分至国外。
2009年可能出现外资并购潮
显而易见,未来保险经纪行业的竞争还将加剧。
既然外资保险经纪已经在3年内取得了如此快速的提升,那么,外资保险经纪有没有可能在几年内通过业务的快速增长,取代中资保险经纪上升到市场排名第一的位置?王进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外资保险经纪的业务发展毕竟有其一定的空间限制。
王进认为,要想取代中资公司成为市场龙头,单纯靠发展业务相当困难,但外资保险经纪极有可能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来扩大市场份额,从而达到目的。全球保险经纪公司的发展历史已经表明,中国香港也是一个佐证。通过收购和兼并,达信、怡安和韦莱已经占据了市场前三,本土保险经纪公司的市场份额相当有限。
王进认为,在内地,外资保险经纪兼并、收购的情况极有可能出现在2009年,到时候,市场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最终态势如何,现在还无法预测。
整体实力增强 排名有升有降
3年来,市场排名前十位的经纪公司份额总和始终保持在稍高于50%的水平,但总营业收入则大幅增长,已从2005年的5.65亿元增至2007年的10.33亿元,表明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保险经纪公司的整体实力均有所增强。
对比3年来排名市场前十位的公司,不难发现,外资保险经纪排名稳中有升。其中达信2005年仅排第十位,2006年已上升至第五位,2007年一跃成为外资保险经纪的领头羊。
而韦莱已从2005年的第三名降到2007年的第五名,但其年度营业收入和市场份额却一直在持续增长。另一家外资保险经纪公司中怡的排名相对稳定,连续两年排在第六。和韦莱一样,中怡的年度营业收入和市场份额也在稳步提升。
和外资经纪公司相比,中资保险经纪的市场排名变化比较大:有的比较稳定,有的则大起大落。3年来,长安和江泰始终稳居市场前两位,不同的是,长安的市场份额相对稳定,也是惟一一家市场份额超过10%的经纪公司;而江泰的市场份额则连续下降,已从2005年的9.55%降至2007年的6.97%,与长安的差距正在拉大。
北京联合这家2005年还在十名之外的经纪公司,自2006年起连续两年占据市场老三。据业内人士介绍,北京联合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主要是凭借股东方的优势,在教育行业大展拳脚,从而取得了稳定的客户资源,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而长城保险经纪公司,从2005年的第四位逐步下降到2007年的第九位。该公司3年来年度营业收入一直都在增加,只是增速落后于人,市场份额也在不断下滑。
外资胜在品牌 中资占据人和
外资保险经纪的市场排名之所以能够快速提升,金诚国际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进认为,其原因在于国际品牌和政策优惠。
王进解释说,作为国际知名的老牌经纪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或合资公司,达信、韦莱和中怡均拥有一批跨国公司客户,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企业的保险安排通常也是选择外资保险经纪。其次,外资保险经纪在政策上也享有一些优惠。
与此对应的是,中资保险经纪公司要么依靠股东支持,要么胜在良好的客户关系,从而占据着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其中长安的业绩最为突出。2007年,该公司利用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的股东优势,几乎包揽了国家电网领域的所有保险业务。
这位高管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中资公司在技术上和人才上已经具备与外资公司竞争的实力。
他认为,一些大型工程客户在寻求保险安排时往往把中资保险经纪排除在外,只选外资保险经纪参加投标,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资公司的发展。更进一步说,这样的局面也不利于保险业发展,因为外资保险经纪公司通常会将大型工程的保险分保至国外。如秦山核电项目,由国内保险公司承保的份额很小,绝大部分被分至国外。
2009年可能出现外资并购潮
显而易见,未来保险经纪行业的竞争还将加剧。
既然外资保险经纪已经在3年内取得了如此快速的提升,那么,外资保险经纪有没有可能在几年内通过业务的快速增长,取代中资保险经纪上升到市场排名第一的位置?王进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外资保险经纪的业务发展毕竟有其一定的空间限制。
王进认为,要想取代中资公司成为市场龙头,单纯靠发展业务相当困难,但外资保险经纪极有可能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来扩大市场份额,从而达到目的。全球保险经纪公司的发展历史已经表明,中国香港也是一个佐证。通过收购和兼并,达信、怡安和韦莱已经占据了市场前三,本土保险经纪公司的市场份额相当有限。
王进认为,在内地,外资保险经纪兼并、收购的情况极有可能出现在2009年,到时候,市场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最终态势如何,现在还无法预测。